close
記得在7月17日的那個星期日開始
我已經帶著饅頭開始步入教會的生活
其實當每個媽媽開口敘述著為何又重回主的懷抱或是如何認識主時
幾乎都大同小異
為的就是家庭、婚姻、和最重要的教育孩子
無疑的基督教除了給人樂觀的印象
還包含了滿滿的愛。
當初只在意著要讓饅頭能有多點同伴的環境
卻一個不小心的深入的了解了更多
(至少是跟我當初國小四年級參加的夏令營差了很多,哈!)
除了每個星期的媽媽小組,能有許多生活上經驗相同的人之外
還學習到了如何讓自己的生活以及家庭生活更美好
因為剛和耶穌的肢體接觸
勢必想多多參觀各種不同的祟拜氣氛與小組運作
或許這也是耶穌用另一種信息在吸引我成為他的愛徒吧!呵~
;
這星期上到的課程是關於「愛之語」的部份
每個父母無疑的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
但這讓我回到我的父親
他總是不擅長言語表達
甚至也覺得擁抱這種事不是他該有的
或許在大家族成長的他
對於這樣親暱的舉動覺得不自在
所以他只有用勤奮工作賺錢來表達他所想付出的愛
只是我們這些做兒女的
卻不明白,原來這就是他愛的語言
總是抱怨他沒有花時間陪我們渡過童年
從不稱讚我們的優點,只會在我們軟弱的時候加強他嚴厲的教誨
原來,愛也是有語言的,一但表達錯誤
是會傷人的耶~這倒是讓我很驚訝~
其實父親忙碌工作的身影
在我腦海裡留下很深的烙印
直到現在,偶爾想安慰他的失落
卻又很怕讓他覺得不好意思
或許,我真該試著去了解他的愛之語
;
很多的書籍都談論到有關家庭教育
以及教養的問題
其實簡言之就是身為父母的人
要懂得「言教不如身教」
包括聖經也是這麼說的
淺移默化的力量是很大的
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好榜樣
就算沒有十分像,也要有七分樣
。
共勉之
全站熱搜